翻页   夜间
汉文小说网 > 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 第769章 帝国的远征(8)
 
“陛下还有什么其他的吩咐吗?”

李淳风开口问道。

他觉得皇帝陛下找他来,可能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长生这么简单。

“武德历的问题太多了,这个你大概也知道,你跟太史院的人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能够再制定一部更加精确的历法。”

李恪想了想说道,“还有,关于四季和时辰计算,你也要再做一点东西出来了,况且你在算术方面很有学问,这方面你懂的多,也要多研究研究,要是人手不够就去跟中书省去要,明天朕会知会他们一声。”

既然李淳风在天文历法方面很有才能,李恪不介意让他发挥这方面的才能。

李恪大概记得,李淳风在这方面很有成就。

历史记载李淳风注释《九章算术》,目的是为明算科提供适当的教科书,注释以初学者为对象,重点在于解说题意与算法,对于前人刘徽注文中意义很明确的地方,就不再补注。

因此李淳风等在注释《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时,引用了祖暅提出的球体积的正确计算公式,介绍了球体积公式的理论基础,即“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原理”。

在《缀术》失传之后,祖冲之父子的这一出色研究成果靠李淳风的征引,才得以流传至今。

《海岛算经》是刘徽数学研究的独创成果,但刘徽著作的原文、解题方法和文字非常简括,颇难理解。

李淳风等人的注释详细列出了演算步骤,从而给初学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于是,十部算经成为唐以后各朝代的数学教科书,对唐朝以后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为宋元时期数学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李淳风作为这方面的领头人,他的功不可没。

而在天文历法方面,李淳风也很强悍。

历史上李淳风增著有《乙巳占》10卷,是李淳风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学著作。

华夏古代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都涉猎星占,李淳风受其父的影响,“幼纂斯文,颇经研习”。

他相信“政教兆于人理,祥变应乎天文”,故于天文、星占情有独钟,《乙巳占》即是李淳风“集其所记,以类相聚,编而次之”所成。

李淳风于书中“采摭英华,删除繁伪”,全面总结了唐贞观以前各派星占学说,经过综合之后,保留各派较一致的星占术,摈弃相互矛盾部分,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星占体系,对唐代和唐代以后的星占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化史典籍,《乙巳占》中除去星占方法和应验情况外,还保留许多科学史料。

如天象的记录,天象的描述,当时分至点的位置,浑仪的部件及结构,岁差的计算值,等等。

《乙巳占》卷一以《天象》为第一,列举八家言天体象者而独取浑天。

在《天数第二》一节中给出了关于天球度数、黄道、赤道位置、地理纬度(北极出地年)及其相应的计算公式。

李淳风在《麟德历》中没有采用岁差,而被后人叹之为“智者千虑之失”。

但在《乙巳占》中李淳风却明确地论述岁差的存在。

在《乙巳占》中,李淳风对奇异天象的描述很有特色。

如按字义猜,今人会把飞星、流星当成同一天象的两种说法,李淳风则清楚地说明了它们的区别,书中写道:“有尾迹光为流星,无尾迹者为飞星,至地者为坠星。”

《乙巳占》对彗孛也给出了清楚的差别:“长星状如帚,孛星圆如粉絮,孛,孛然。”

飞流与彗孛各是流星与彗星,但一字之差却带出了形态之别,对于了解流、彗星运动方向和物理状态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除了天文占之外,《乙巳占》中的气象占和候风法还记下了重要的气象现象。

李淳风在《乙巳占》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两种风向器。

一种是“于高迥平原,立五丈长竿,以鸡羽八两为葆(羽盖年),属于竿上,以候风”。

另一种是:“可于竿首做盘,盘上作木乌三足,两足连上,而升立一足(古代神话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年)系羽下而内转,风来乌转,回首向之,乌口衔花,花旋则占之。”

这两种风向器,与汉代史籍中记载的“伣”(在长杆上系以帛条或乌羽而成的简单示风器年)和“相风铜乌”(乌状铜质的候风仪年)非常相似。

《乙巳占》中还保留了重要的历法数据,已有学者据此考证出李淳风早年撰写的另一部历法《乙巳元历》和《历象志》。

李淳风对气象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他对风的观测和研究方面。

因为在封建社会初期,对风的观测已比过去更为详细了。

由风的4个方位发展到了8个方位,因之有八风之名。

李淳风在观测研究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风向明确定为24个。

他还根据树木受风影响而带来的变化和损坏程度,创制了八级风力标准,即:“动叶,鸣条,摇枝,堕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大树和根。”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过了一千多年后,不列颠人蒲福(Francis Beaufort,1774年—1857年)于1805年才把风力定为12级共13个等别。

以后又几经修改,风力等级自1946年以来已增加到18级。

因此,大唐现在有这样的人才,将他放在太史院是真的太损失人才了。

因此,李恪决定今后会扩充太史馆,能够让太史馆成为大唐一所综合性研究院。

这样,大唐的太史院就能培养出更多科学方面的人才了。

“臣知道了!”

李淳风点头道。

关于皇帝的这些安排,他还是很满意的。

因为,对于李淳风而言风水堪舆术只是他学识的一部分,他真正精通和花费精力的时候算术和天文学方面。

因此,皇帝陛下让他干这行,他是非常满意的。

于是,李恪又跟李淳风说了一些关于怎么改革太史院,让他将太史院扩充到什么规模,需要太史院做什么等等。

李淳风仔细听完,立马表示自己不会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

双方谈论到深夜,李淳风才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这次觐见皇帝陛下,他的收获不少。

对此李淳风很满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