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尽澳门的酸甜苦辣
《七子之歌——澳门》是根据闻一多的一首诗改写的歌曲,歌曲表达了澳门人民盼望回归的赤子情怀。这首歌传递着盼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愿,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99年12月20日零时零分零秒,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永远铭记的时刻,那一刻,澳门综艺馆中响起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离开祖国母亲四百多年的澳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正是为了迎接澳门回归这一庄严时刻而创作的歌曲,它唱出了澳门几百年的沧桑,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感动。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今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曲作者:李海鹰(1954~ ),广州中山人。创作过一系列有影响的影视音乐作品。除了电视艺术片《大地情语》的插曲《弯弯的月亮》之外,还有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我不想说》、电视剧《一路黄昏》的主题歌《走四方》、电视剧《女人天生爱做梦》的主题歌《我的爱对你说》、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等等。他还为影视剧《鬼子来了》、《黑冰》、《背叛》、《荣誉》、《亮剑》等写歌编曲。由于这些成就,曾获得五个一工程、文华音乐奖等全国、全军、省、市以及海外音乐创作奖百余项。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一)
《七子之歌——澳门》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诗词创作于1925年3月。闻一多当时正在美国留学,三年的异乡生活中,他亲身体会到了严重的种族歧视,这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折磨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故国的思念。于是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眷恋和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七子之歌》就是其中的一部作品,它共分为七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闻一多用拟人的手法将祖国的这七块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让他们用小孩的口吻哭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悲哀之情。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在鸦片战争之前,明清政府一直都保持着在澳门的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驻军权等,充分行使着国家主权。鸦片战争后的1845年,葡萄牙女王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向澳门的中国居民征税,驱逐清政府官吏。1887年,中葡签订《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人取得了“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的权利。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古老的中国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夙愿逐步实现。
1987年4月13日,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中葡联合声明》,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外国在中国殖民统治的彻底终结,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同时也是我国统一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1996年,为了迎接澳门回归,中央电视台开始拍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国务院港澳办要求《澳门岁月》必须要打响回归宣传的第一炮,而且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其亲自题写片名。1998年,总编导李凯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的时候,发现了《七子之歌》,当即决定找人为之谱曲,并把它作为《澳门岁月》的主题歌。
歌词选定后,他们曾找过其他作曲家为之谱曲,但一直没有出现满意的作品。后来在电视台音乐编辑武咪咪的介绍下,他们找到了作曲家李海鹰。李凯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海鹰是最合适的作曲人选,因为他家的祖籍是广东中山,近临澳门,历史上与澳门同属同一行政辖区,珠江三角洲的同源文化是他创作《澳门岁月》主题歌得天独厚的优势。”40多岁的李海鹰和文化先人闻一多有了一次相隔70余年的对话。他用深情、动人的旋律,抒发了中华民族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情怀。
李海鹰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揣摩了澳门的历史,反复吟诵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词,最后一气呵成完成了曲作。他说:“我是在渴望祖国统一情感的宣泄中完成的《澳门岁月》主题歌创作,我写下的这首曲子,就是要回眸历史,不忘悲伤往事。”作品融入了潮州民歌的特色,而且在配乐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先生生活的时代,歌曲听起来有浓浓的怀旧情绪。
歌曲创作完成之后,李凯决定挑选一名澳门的小演员来演唱。他还确定了几个标准:第一,年龄要在九岁到十二岁之间;第二,演唱要用澳门口音的普通话;第三,人选要由澳门合唱团指挥家陈振华先生负责推荐。最终他们选定了澳门培正小学的小姑娘容韵琳。当时,容韵琳只有八岁,是澳门少儿艺术团的成员,经常代表艺术团参加演出。1998年圣诞节前夕,老师通知她学唱这首《七子之歌——澳门》。在后来的选拔过程中,她纯真、深情的歌声打动了陈振华。但是,容韵琳最终被选中,是得益于她那不标准的普通话,小韵琳是知道要用普通话演唱《七子之歌——澳门》之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的。据她回忆,在歌曲录制的时候另外还有一名男生,那个男生普通话标准,小韵琳以为自己肯定会落选了。但导演却认为普通话不标准反而显得更真实、更像澳门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小韵琳。
《澳门岁月》播出之后,观众对主题歌非常喜爱,好评如潮。1999年中央电视台筹办春节文艺晚会时,编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七子之歌——澳门》。已经成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容韵琳再次担任了这首歌的领唱。
由于春节文艺晚会的巨大影响,《七子之歌——澳门》流传得更广了。
(二)
作为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都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改编版的歌词突出的特点就是把闻一多原文中的“妈港”改为“MACAU”。
《七子之歌——澳门》采用了比较统一的体例和文字格式,最后皆以悲愤与期待的一句“我要回来,母亲,母亲!”结尾,内文则分别诉说不同的经历,相同的苦痛。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抒情优美;第二乐段旋律热情激昂,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开始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
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
《七子之歌——澳门》问世后,立刻传遍了海内外,引起全世界华人的强烈共鸣。这首歌不仅在各种庆祝回归的活动中,甚至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中都能听到。在澳门回归的前后几天,北京竟然出现《七子之歌》的音像制品脱销的现象。
每当听完这一首歌,一种激荡在歌中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就立即会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澳门青年在一封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阕复一阕,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1999年,澳门少女小韵琳来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用不太纯正的普通话唱起了它:“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歌声伴随我们度过了整整一年。终于,在年底的12月20日,五星红旗在澳门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亚洲最后一个殖民地消失,中华民族长达几百年的民族耻辱得以洗刷。悠悠百年,神州巨变,彻底摆脱百年屈辱的“中华七子”,如同一串美丽的珠链环绕在祖国的东海岸。
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于2000年荣获第七届中国歌曲排行榜“特别奖”,2001年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在2006年“让世界倾听澳门——2005国际华语歌曲创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7年随着“嫦娥一号”飞向了太空。
雄歌:中华崛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