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上手,拿起笔筒翻了个面,看向了笔筒底部。
只见底部之中,刻着一方印章:三松。
看到印记,唐顺的眉头,微不可察的挑动了下。
然后,他继续反复抚摸查验。
“唐兄弟,怎么样啊?”
张老板在旁边坐着,有些疑虑。
听到询问,唐顺才停下动作,轻轻地放下笔筒。
“报多少价?”
唐顺看向张老板询问道。
“这个……”
张老板犹疑了下,看向了对面的中年男人。
“这个笔筒,我不打算卖,就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它的价值和来历。”中年男人轻声笑道。
这就是专门请来鉴赏的了……
唐顺恍然,随即看向客家问道:“大叔这个笔筒,哪儿来的?”
“鉴赏这个东西,还需要问来历吗?”中年男人讶异了下。
仅凭这句话,基本可以断定对方不是懂行的圈内人。
唐顺洒然一笑:“习惯而已,大叔不说也没关系。”
古玩这行,来历不明的东西,正规店面是轻易不上手的。
那可是非法倒卖文物的行为,是要坐牢的。
所以,许多店面收售古玩,都会询问东西从哪儿来的。
倒是不需要具体说个来历,但懂行的都明白这话的意义。
来历不明的不收,这是买家表露的个态度。
所以,许多人出手的时候,普遍都说是祖传的。
这表示传承有序,不怕人查。
笑了笑之后,唐顺把玩着笔筒讲述道:“这只笔筒包浆圆润,色泽明亮,明眼看都知道是经常盘摸把玩的,想来必然是传承有序的。”
张老板在旁边赞同的点头,这个他也是看出来了的。
中年男人微微讶异了下,看着唐顺道:“小兄弟的意思,这只笔筒属于古宝了哟?”
“不出意外,应该是。”唐顺颔首肯定。
“小兄弟能说说它的来历吗?”中年男人蹙着眉头,认真询问。
“可以!”
唐顺颔首,别人既然是请来鉴赏的,作为规矩,是有必要讲述清楚的。
毕竟,按照规矩,鉴赏也是需要付鉴定费的。
人家交了钱,店家便有义务替人家解释清楚。
唐顺拿起笔筒,将底部翻过来,示意给中年男人查看。
在对方打量底部时,唐顺介绍道:“大叔看到这个印章了吗?这个印章的字,就是制作这只笔筒的主人的名讳。”
“噢?”
中年男人睁大了眼睛,细细端详了一眼,道:“还请小兄弟讲个明白。”
唐顺也不含糊,解释道:“这两个字,名‘三松’。乃是明代竹刻家朱稚征的雅号。”
“明朝正德年间,出现过著名的竹刻家朱鹤、朱缨、朱稚征。他们是一门三代相传,世称‘三朱’。”
“三朱之中,朱鹤号松邻,其子朱缨号小松,其孙朱稚征则号三松。三朱的特色竹刻,就是以书画入竹刻,以刀代笔,独创高浮雕等深刻的技法。”
中年男人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频频点头。
唐顺说完,他还沉浸其中。
张老板这时候在旁边开口:“唐兄弟,三朱竹刻盛名在外,但是,清朝乾隆年间,竹刻鼎盛,时有不少名家仿他们的作品惟妙惟肖啊。”
这话看似在提醒唐顺,实际是在询问唐顺笃定竹筒出自三朱的证据。
唐顺闻言,瞬间意会了张老板的话外弦音。
他当即捧着笔筒,示意给张老板和中年男人看,然后讲述道:“这只笔筒包浆厚重,没有几百年光景,是形成不来的。并且,三朱竹刻世代相传,至朱稚征时,已经达到巅峰极致,后世效法,是很难出现这样高水平的仿作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